第135章(1 / 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在这个节骨眼上, 宋问声投给《nature》的文章有了回信,不是坏消息,而是好消息,是签订版权协议的事情。
  这代表着,他发过去的那篇文章可以发表在期刊上。
  总算得到一个好消息的他,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。
  而打算发表在国内sci的那篇文章则是现在还没有回信,一直在审稿人审稿中。
  和稍微有进展的碳纳米环比起来,哥猜这边是一点进展都没有,他压根都没有开始行动,那些经费就已经打到了许岱这边。
  四月初,一篇脱胎于大量数据的论文被发表在《nature》上,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。
  这篇文章阐明了化学分析、检测、验证的数据之间的关系,并通过大量的数学证明,将这种联系总结成为一个表格还有一道公式。
  这一项研究的要做的工作很多,不仅仅是收集数据,最关键的是那些数学证明,将他们之间的联系揭示出来。
  如果这是真的,那么这项研究,不知道可以让研究者少走多少弯路。
  不少研究中心已经开始验证这一项成果的真假。
  而有些人已经从这熟悉的证明路子当中窥见了作者的信息。
  一看名字,果然是他!
  宋问声!
  他的证明想要严谨缜密,有理有据,多看了一点他的论文之后,有些大佬也能品味出一点味道来了。
  文有文风,茶有茶味,就是这样。
  有些人写的论文就是一坨狗屎,有的人写的东西看起来就很清爽舒服。
  对于懂数学的人来说,在数学证明那一部分就很有滋味,值得反复咀嚼,不懂数学的人则是浏览一下,迅速跳过。
  总的来说他们都不会不承认这是一项伟大的研究。
  圈内人对这项研究也是各有话说,特别是化学圈子,他们只是觉得宋问声这是运气好发现了这些联系,但这项研究更多体现的是他在数学上的能力,至于他在自己的药学领域的亮点,体现得并不多。
  这些人舌根嚼多了,还到网上去发牢骚。
  他们就觉得宋问声来学数学之外的东西都是错的,固执得觉得上帝不会让这么完美的人存在,给了他数学的天赋,在其他方面的天赋也一定会削减。
  就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心态。
  某一日他们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,就讨论起这件事情。
  胡广仁还为他打抱不平,“我看了,特别是几个大v跳得最欢,哦,其中有一个叫做什么李博士的,不过是因为之前参加过一次叫做《职来职往》的节目,微博上有点粉丝,就到处喷粪!”
  胡广仁还把李博士在微博上阴阳怪气的话拿给宋问声看。
  如果是刚开始,可能他还会和这些人争论两句,现在他觉得完全没有必要,就是浪费时间。
  反正一个人再怎么不喜欢他,无论怎么样这个人都不会改变的。
  有这种时间还不如多干一点事情,多发一篇文章。
  宋问声只是当做看解压的笑话一样,看了一下,“我们继续下一个实验吧。”
  胡广仁有些难以置信,“大佬,你不反击一下他们吗?”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